。广大驾驶员可通过高德、百度等导航软件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避免不必要绕行。原由常屯、小圣庙收费站进入东六环的车辆可通过通怀路、通运路、潞苑北大街、潞邑东路等路线从最近的潞苑北街收费站、土桥收费站进入东六环。详情可拨打96011服务热线咨询。
目前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小圣庙收费站(东六环入口)至常屯收费站(东六环出口)之间有多处施工路段。
根据《关于东六环(小庞各庄桥—施园桥路段)双向禁止部分车辆通行的通告》,为保障东六环地下隧道交通安全畅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规定,自东六环地下隧道开通之日起,全天禁止重型载货汽车和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进入东六环小庞各庄桥至施园桥路段通行。
另据获悉,根据《关于对部分载货汽车采取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自4月20日起,北京全市域对过境重型载货汽车实施禁行措施。过境北京重型载货汽车是指从京外驶入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且目的地不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总质量不小于12吨的载货汽车。政策设置过渡期,具体时间为:2025年4月20日至2025年10月20日。过渡期间对于违反规定进入禁限行区域行驶的重型过境载货汽车进行违法提示,不进行处罚。
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改造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设计》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市重点工程。项目南起京哈高速,北至潞苑北大街,全线公里,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车流滚滚的东六环主路旁边,一条“地下长龙”从城市副中心的地下穿过。这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土桥互通立交,隧道北出口,一条宽敞平坦的道路一路向下延伸,扎进了隧道内。
2024年8月15日,在东六环改造工程地下隧道,实施工程人员进行隧道内设施安装工作。
东六环改造工程体现了“双碳”理念。隧道下穿城市,实现地表空间充分的利用。隧道采用长盾构方案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约占地约600亩,减少树木伐移约4.7万棵。
汽车行驶会产生尾气,因此隧道通风成为一大难题。东六环改造采用隧道智能通风技术,根据隧道内平均车速、交通风速、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进行实时监控,指导通风系统的运行控制,实现通风节能。在隧道南、北盾构井设置空气净化装置,通过隧道通风系统与空气净化系统的节能关联运行,降低隧道内、外车辆排放污染物浓度,实现绿色减排,预计净化效率可达到80%以上。
相比现有的高速公路,未来东六环的路面也将更加安静。东六环隧道采用两种新型降噪路面结构,根据调研,能够更好的降低雨天事故率40%以上,同时能降低路侧的交通噪音2-3分贝。
在隧道建成的同时,还有7.1公里的东六环路将同步由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六环路通行大车多,伴随产生的车辆通行噪音也较大,为大大降低噪音影响,给周边市民提供良好生活居住环境,根据周边居民区分布情况,首发集团交通工程公司按照设计的基本要求将新建声屏障13处共3967米,更换隔音窗1374平方米,全部建成后能够大大降低道路拓宽后噪声对周边居民影响。
相比地面道路,隧道内的光线更佳。东六环改造工程还将用上北京企业自主研发的标线涂料,提升安全性能。为解决传统标线难以同时满足外观等常规性能要求和抗滑指标的不足。历时3年,成功研发了高性能抗滑热熔标线并不断迭代升级,经试验,新型标线能在保持成本不变的基础上,使亮度提升30%,抗滑性提升60%。同时减少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该标线涂料也是首次在北京高速公路上应用。
此外,东六环隧道机电系统也在原设计规范基础上进行了智慧化提升,增加毫米波雷达,结合隧道全覆盖视频,实现对隧道内车辆进行全线动态跟踪,更精细的采集沿线的车辆信息,提高隧道事件检测水平,实现隧道内的车道级管控,通过隧道广播、信息发布屏、指示标志等引导车辆安全行驶。
在东六环改造工程通车前,东六环沿线还将开展绿化工程,深化与旁边的环境融合,与人文、交通融合,创造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大道”。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绿化工程包括施园互通立交、环球东互通立交、土桥互通立交、疃里互通立交范围内桥区绿化、路基防护绿化、盾构井洞顶景观等,总面积47.26万平方米,主要工程内容有乔灌木种植、坡面喷播、地被栽植以及绿化给水安装。
首发生态公司东六环改造工程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经理赵龙说,目前东六环改造工程绿化工程还未真正开始施工,待土建、机电等单位工程完工后,将真正开始施工。
在绿化植物种植选择上,沿线绿化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选用油松、白蜡、黄栌、沙地柏等抗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病虫害少、易管理的乡土植物,同时注重色彩季相变化,形成持续有效的稳定景观。
此外,绿化工程也最大限度地考虑未来的六环高线公园建设项目,致力助力城市副中心多功能区建设,提升生态空间服务功能,有效释放绿色发展活力。
北京东部即将迎来一座多功能、艺术范、色彩缤纷的空中花园,这就是备受市民期待的六环高线公园。据北投集团消息,公园北区“创意生活”段的园林景观片区已于2024年底开工建设,今年年底“故城记忆”段的运动场将启动建设,预计2029年5月实现六环高线公园整体亮相,打造惠及广大市民群众的世界级高线公园标杆典范。
六环高线公园是在东六环入地改造的基础上,对东六环的既有道路、桥梁利旧改造,将建设一条南北长约14公里、东西宽约300至500米的带状公园,将成为副中心核心地带一条活力奔放、多元缤纷的“绿色动脉”。该项目与副中心创新发展轴交叠重合,是现阶段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点。
“项目最重要的作用是缝合和织补城市的功能和景观,消除现状六环路的割裂影响,引导两侧城市功能互动发展和创新功能集聚。”北投集团六环高线公园项目部副总经理孙佳伟介绍,“六环高线公园不是简单的公园绿地,而是具有高度功能混合、丰富活力支撑、两侧关联发展的复合区域。我们积极从策划运营角度对城市业态和环境品质开展综合提升,实现交通缝合、功能缝合、景观缝合。”
此外,六环高线公园还是副中心重要的城市有机更新项目,通过将众多原有市政道路、桥梁、铁路、工厂等城市历史遗存整合利用、有机更新,实现对六环绿地空间复合利用,融入当前城市最新发展需求,科学植入配套服务建筑,补足和营造活力场所,与项目周边功能互补共享,建立全龄友好、四季覆盖的活力体系,为副中心高质量建设发展注入新活力。
六环高线公园将怎样规划建设?翻开形似鱼骨状的规划设计图就能看到,项目自北端潞苑北大街一直贯穿至南端的京哈高速,总体空间结构规划设计为“一轴六区段”。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创意生活”“故城记忆”“时代枢纽”“运河乐章”“生态客厅”“古今画卷”六个主题区段,未来将极大满足市民参观游憩、运动健身、休闲购物、文化交流的多元需求。
每个主题区段都有各自亮点,并充分与周边的道路、建筑、河流、公园等城市业态关联融合、互补共享。比如,“故城记忆”与东侧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互连通,其中的景观节点“高线之窗”利用既有六环匝道改建而来,打造艺术活力空间。
“时代枢纽”西侧与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联通,设计“东坡西境”,即西侧建设约7万平方米的大体量商业综合体,与交通枢纽地上建筑共同形成高品质商业聚集地。东侧缓坡则是一片大尺度绿地,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项目精华段是跨越北运河的“运河乐章”片区,这里地处副中心规划“一带、一轴”的交会点地带,将建设精品店铺林立的运河风情街等。站在这里远眺,四面皆景,大运河、三大文化建筑、绿心公园、运河商务区等尽收眼底,将打造全景体验副中心创新发展的城市会客厅。
六环高线公园未来怎么玩?在项目规划中,六环高线公园以市民群众实际使用需求为核心进行场景构建,在林下空间大量植入公共活动场所和体育场地,全线处,包括大家常见的乒乓球台、篮球场、足球场,以及相对小众的棒球馆、垒球馆、攀岩及轮滑场地等,大大增强公园的复合功能,打造全龄友好、四季覆盖、兼顾昼夜的活力场。
这条长约14公里的带状公园当中,7.5公里的原东六环路基被改造成空中花园。孙佳伟介绍,原有26米宽的路基被划分为4套功能系统,分别是漫步、骑行、跑步和观光。
其中,漫步和观光设计为一条6米宽的通道,人类能在高处俯瞰副中心景致;另外,跑步道、骑行道分列两侧,宽度分别设计为3米、4米,其余部分设计为绿化景观带。不同道路中间,会种植国槐作为行道树,同时增加具有北京特色的、秋天变色的树种,如元宝枫、白蜡、栾树等,形成空中的景观廊道。
此外,项目在规划中还对六环高线公园公共空间廊道和周边建筑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排布,通过在运河、减河、高线公园南北门户等位置设置景观眺望节点,形成一条高低起伏、团簇韵律、绿化掩映的城市天际线。公园还将植入大尺度绿色生态本底,构建品质化公园界面,增强六环高线公园全线观景层次体验,精心打造“林水相依、绿带延绵、翠廊纵横、森林入城”的花园城市格局。
东六环改造工程通车后,将促进通州城区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对提升全市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备极其重大意义。